教务处2013年度工作要点

作者:本站原创 时间:2013-02-28 点击数:

 

继续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关于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组织实施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及专业建设规划,推进教学改革与建设,力争在协同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工作如下。

一、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坚持组织学习国家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协同育人观念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召开全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3、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实施专业首席教师制和课程组负责人制度。选拔教授负责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资助教授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安排专业首席教师为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落实本科生导师制。

4、完善教师奖励制度。在实施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管理优秀奖、教学成果奖等教师教学奖励体系基础上,完善制度,对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专业、课程、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对在指导学生开展学科专业竞赛和社会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

5、对各教学单位、系及专业、课程进行评估,建立评估与奖励机制,完善学生评教机制,建立以学生评教为主体,学院、学校及专家评教有机结合的教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与奖励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我校教学质量发布制度。

二、推进人才培养协同创新

6、推进校内协同培养。完善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校内协同培养人才的机制,推进跨学科、跨学院选课程,实现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7、推进与行业企业协同培养人才工作。继续完善学校与行业、学校与政府、学校与大型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通过立项实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促使学院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通过涉海高校联盟,与国内兄弟院校建立校际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

8、推进国际化培养。与境外知名大学建立合作与交流平台,完善选派优秀学生赴境内外知名大学学习、见习的工作机制,提高本科生中具有***学习、交流或实习经历学生的比例。

三、专业结构优化与特色专业培育工程

9、严格新专业申报。控制新专业数量,着重申报涉海涉水专业和体现学校特色的专业。

10、科学设置专业方向。支持相关专业根据学科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本专业范围内科学设置专业方向,培养社会及行业急需的人才。

1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全面修订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指导相关专业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1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加大新办专业的建设力度,狠抓专业的课程、教材(教学资源)、教师队伍和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等条件建设,改善薄弱专业人才培养条件,解决突出问题。

13、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以实施“卓越海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重点,在做好已立项的特色专业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基础上,再立项建设10个左右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构建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我校其他专业的改革建设。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

14、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织实施“双百工程”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区工作,落实基础教育方案,深化“双百工程”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学术报告、社会实践、军学共建、素质拓展训练、创新实验或专业调研相结合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导师制及班主任制度。

15、推进“双学位、第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建立与跨专业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6、开展试点学院综合改革。探索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为核心、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的综合性改革,重点支持改革人才招录与选拔方式,实行自主招生、多元录取,选拔培养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和学业优秀的学生;推进导师制、大班上课与小班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改革;试行跨专业修读选修课机制;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实行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扩大学院教学、科研、管理自主权。

17、实施涉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改革计划,推进涉海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继续推进“三能”应用型海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

五、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18、实施课程上网工程。支持30门课程引进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基于网络运行的课程资源,构建基于网络的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平台。

19、精品课程建设。资助优秀教学团队编写5部左右特色教材;遴选2-3门校级级精品课程,培育1-2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1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对现有省级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与引进结合,引进购置一批国内外优秀优质课程教育资源。

20、围绕“双百工程”,重点支持20门左右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20门左右的公共选修课开展课程建设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支持10门左右的基础课开展试题库建设。

六、优秀教学团队培育工程

21、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选派优秀教师和教学管理骨干赴境外大学学习与交流,提升教学和管理能力;组织专家听课,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为教师承担教学改革课题等提供咨询、辅导和服务;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和教学经验交流工作;发挥教学督导及院系领导作用;抓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的培养工作。

22、组织校级师德标兵和教学名师做好教学经验交流工作,协助组织好校级师德标兵及教学质量优秀奖的评选,加快培育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

23、组织开展教师授课竞赛和公开课观摩教学活动,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五、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程

24、立项支持100个左右“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个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个左右创业实践项目,资助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学科专业竞赛、专业知识与技能大赛活动。

25、以实施“双百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契机,支持各单位聘请校内外名师、名家为学生开设系列讲座。

26、做好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六、优秀教学成果培育工程

27、争取申报获批15个以上省级教改课题,完成70项左右校级教改课题的立项工作,重点资助与我校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质量工程联系紧密的研究项目。

28、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和表彰奖励先进等方式促进及时总结凝练教学成果,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教学成果;做好校内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及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推荐工作。

29、通过定期召开培训会、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总结凝练教学改革的经验,培育优秀教学成果。办好《高教信息与研究》,及时交流国内外高教信息及推广教改成果及教学经验。

七、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改进工程

30、开展本科课堂教学改革调研,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优化学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升网上评教结果的科学性与参考价值。

31、加强基于URP的大学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系统各模块的效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管理水平。推进学籍、排课、选课、排考、培养模式管理改革,落实教学各管理环节责任和教师任课资格审核等工作。

32、狠抓学风教风建设。出台加强学风教风建设文件,深入开展优良教风和学风建设工作;狠抓开学初、期中及日常课堂教学检查工作,加强监考和巡考工作,将学风和教风建设工作纳入各教学单位的年度考核内容。

33、完善各教学关键环节质量标准,公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定期召开分管领导、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座谈会及教务管理人员座谈会,收集、反馈质量信息。

34、做好教学督导的服务、协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建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完善学生评教工作;办好《教学信息》及教务处网页的维护,及时收集、处理和公布教学管理信息。

35、推进院系教学状态评估工作,实施本科教育教学年度质量报告制度,发布年度本科教学质量自检与分析报告。

36、优化教学服务,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整体水平。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和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


地址:广东省 湛江市 邮政编码:524088

广东海洋大学教务部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