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广东海洋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0年)、《广东海洋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改革方案》(2015-2020年)等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创新强校工程”,落实“质量30条”、“协同创新”、“南海战略”三大行动计划,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和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体系,推动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和保障体制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专业建设
1.制订“十三五”本科教学与专业建设规划,指导各学院制订本科专业建设规划。
2.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做好新专业申报工作,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3.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加强“一本专业”建设。落实专业建设首席教师制度和课程组负责人制度,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等质量工程项目,支持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建立专业教学网站,加强教学队伍、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专业综合改革,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4.支持相关专业开展人才协同培养改革。支持各专业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活动。支持各专业与境外知名大学开展学生交流、教师访学和专题研讨培训活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5.组织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审核、评估及备案工作。引导、支持相关专业开展专业认证相关工作。
二、课程建设
1.组织全校课程教学大纲审核和公布工作。组织各教学单位完善理论课、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教学大纲,完善各环节教学质量标准。
2.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加强对以往立项精品课程的年度绩效管理,促使各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更新教学资源。重点支持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支持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建设3门左右的慕课,支持引进国内外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引进建设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和网络考试平台及题库系统。
4.完善过程性学习评价和终结性学习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模式。立项支持课程考核改革,完善课程平时考核体系,建立考勤、作业、小测验和报告在内的平时课程考核体系,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命题质量,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探索灵活多样、开放式的考核方式。
5.加强教材建设与使用管理。立项校级规划教材建设,支持教师参加国家规划教材和省部级规划教材编写。资助教师编写出版特色教材和编写实验实习指导书。完善境外原版教材管理办法,组织境外原版教材使用审核及效果评估,按上级有关要求做好境外原版教材使用及管理情况的总结和上报工作。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将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纳入哲学社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教学计划,把“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统一作为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的支撑数据和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基本指标。
三、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1.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创新创业专题培训和创新创业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支持引进一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包括慕课、视频公开课和网络在线课程在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开放课程资源。支持相关单位和部门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网站,支持各单位结合专业教学开设创新创业专业教育课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
2.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活动。立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并遴选推荐省级和国家级大创项目,做好历年大创项目日常管理。组织学院举办历年大创项目成果展示,培育“挑战杯”学术作品大赛和创业大赛获奖项目。
3.支持举办学生学科专业竞赛和学习竞赛。做好学科竞赛的申报立项工作,支持各学院开展各种专业技能大赛,支持举办大学生创新论坛和优秀论文(作品)展示。
4.设立海大大讲堂。立项支持各教学单位面向本科生举办学术讲座,面向教师举办教学能力发展讲座。
5.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答辩等关键环节管理,组织论文查重,表彰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组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公开出版。
6.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设校级协同育人平台,培育省级协同育人平台。立项校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并加强项目绩效管理。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省级和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培育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改善条件,完善细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业支持中心职能,建立学校、学院和专业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平台,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
四、教学团队建设
1.组织教学改革辅导报告会,支持老师尤其公共课、学科基础课教师参加校外教学改革研讨会,提高教师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能力。
2.组织专业首席教师、精品课程负责人和教学管理骨干开展教学业务培训,提升专业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3.组织各教学单位开展优秀教师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全校中青年教师教学授课观摩竞赛活动。
4.开展教学名师、教学质量优秀奖和教学管理优秀奖、先进教学单位评选工作,立项支持优秀教学团队开展专业、课程、教材和实习基地建设,完善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形成的机制。
5.遴选校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推荐省级教学名师(或“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组织评审广东海洋大学中水(CNFC)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支持优秀教学团队和名师、优秀教师开展教学示范活动,发挥其在教学建设和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五、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1.组织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要求,遴选申报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组织做好各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验收工作,推广应用优秀教改方案及教学成果。
2.组织校级教学成果项目奖评审;按上级要求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
3.做好2015年教师公开发表及校内征集的教研教改论文、案例的评选及表彰奖励工作。编印教学成果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论文汇编,做好教学成果推广和经验交流。
4. 出版实践教学研讨论文集,组织召开全校实践教学改革研讨会。
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坚持立德树人,实施分类培养,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校、省、国家级”三级特色优势专业建设机制,推进专业综合改革。构建“六课堂”(即理论教学、课程实践、创新实践、专业实习、海外研修、网络教学六类课堂)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引导支持特色(重点、优势、品牌、示范)专业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改革,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扎实推进“质量工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卓越海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支持开办“卓越计划”试点班,构建各专业探索学校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机制。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学生创新能力训练计划,依托博士硕士授权学科,开设“双百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完善“双学位、辅修专业”跨学科培养人才机制,深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支持试点学院开展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依托省级和校级各类型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项目,支持试点学院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立教学激励与约束机制;支持相关专业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3. 卓越海洋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贯彻执行卓越人才培养实施意见,指导各相关专业制订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教学大纲,明确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标准;支持涉海学科专业开展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促进各学科专业明确目标,凝练特色,加快发展,争创品牌;促进各专业完善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协作发展机制;促进各学科专业完善学科建设促进教学发展机制;促进各学科专业完善校企合作协作培养人才机制。推广“高素质应用型”和“拔尖创新型”两个省级海洋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成效,争取再建设1-2个省级以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3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充分发挥实验区引领和示范作用,打造南方海洋教育高地。
4.积极参与高校教学联盟建设。积极参加和承办地方高校、涉海高校教学联盟活动,推动联盟成员学校在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生互派、课程互选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七、创建优质本科教育教学平台
1.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创新强校工程”,落实“三大行动计划”,加强特色专业、精品资源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省级、国家级教学平台建设,不断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条件。推进慕课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平台、基于网络的试题库建设及管理平台、基于学分制的综合教务系统管理平台、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与管理平台建设。
2.加强专业平台建设,推进专业综合改革。2016年评审立项10个左右校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点,建设3个左右校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遴选推荐5个左右的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和基地。实行专业建设项目年度绩效考核制度,开展专业评估,切实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3. 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培育工程”;实施“公共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程”,引进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培育本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平台。支持原有30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升级改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创新型教学的平台,评审立项10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建立校级精品课程年度考核制度,完善课程建设经费绩效管理制度,建立精品课程资源持续、开放、共享机制,发挥精品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立项10门左右校级精品教材,遴选推荐约5门省级精品教材。
4.培育优秀教学团队。贯彻实施专业建设首席教师制度,完善核心课程负责人制度,围绕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专业课程建设团队;通过校级师德标兵、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以及教学质量优秀奖的评选,培育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4个。
5. 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基地、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支持各单位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会有关部门合作共建,形成一批高等学校共享共用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改革。新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4个,力争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各1个;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常态化投入和经费使用的绩效管理制度;立项支持教师、实验教学人员和管理干部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6. 拓展协同育人平台,加大人才协同培养的力度。完善机制,推进协同育人。支持相关学科专业和相关企业搭建10个左右的校企(所、校)合作育人平台。
八、教学管理
1. 创新学分制管理机制。推进学分制改革,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一是建立以学生选课制和教师竞课制为基础,以学分计量制和学分绩点制为核心,以学分制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以弹性学制、专业选择制、主辅修制、学分互认制、免修重修制、学业预警制、学业导师制等为基本内容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二是制定和修订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制订大类培养、跨学科专业培养等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生毕业的最低学分要求,规定课程修读办法。提前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准予提前毕业;三是设立创新实践学分,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健全创新实践学分替代选修课学分制度。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体制。完善应用型海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机制、优质开放在线课程建设的教学管理机制体制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评估创新机制。
4.加强学风教风考风建设。狠抓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的环节管理,加强课堂考勤、作业、实验实习报告和试卷抽查,引导教师严格要求,认真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培养良好教风和学风;组织学生学习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抄袭和作弊不良行为。坚持教学检查,加强监考和巡考工作,及时通报先进事迹和处理作弊抄袭等不良行为。
5.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1)做好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中教师信息、专业、课程、成绩等基础数据的日常维护工作,完善教务管理系统功能和教材管理系统;(2)协助相关部门完善学校服务器,提升综合教务管理系统运行效率;(3)进一步扩展学生自助服务系统功能,实现学生自助打印“广东省全国大学英语四、六成绩证明”;(4)引进建设课程资源平台和网络考试平台及题库系统;(5)升级改造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网站,完善项目申报、评审、成果展示与管理平台;(6)做好教务处网站信息和资源更新工作。
6.加强创新强校教学类项目管理。完善国家、省和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创新强校教学类项目申报、评审及结题等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申报、运行和结题管理和绩效评估。
7.组织完善教学指导委员会、学院教授委员会及专业建设委员会研究审议教学工作机制,支持国家和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工作,积极参与省级教学管理学会和应用型本科教务联盟工作,发挥教授在教学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
九、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
1.完善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制度。修订《广东海洋大学关于教学事故、教学差错的界定及处理办法》、《广东海洋大学教学检查实施暂行办法》、《广东海洋大学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2.开展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结合学校“三大行动计划”与“创新强校工程”考评工作,组织开展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工作。
3.开展专业评估。拟分别于上半年和下半年开展文科类专业和理科类专业评估工作。
4.开展课程及主要教学环节评估。结合期中教学检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评选、教师职称晋升教学质量评价等工作,组织教学单位以教学系为单位开展课程评估和主要教学环节评估。
5. 开展教学质量优秀评估。依据《广东海洋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办法(试行)》(校教务〔2015〕6号)和第八届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方案,3月份组织第八届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工作。
6. 完成学校2016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编制、发布及上报送。完成2016年我校教学状态数据的采集、汇总及上报。做好教育部对我校审核评估的相关准备工作。
7. 开展常规教学检查和专项教学检查。组织开学初教学检查、节假日前后教学检查、每周日常教学情况抽查、期中教学检查、“学风建设月”课堂纪律专项检查、实践教学专项检查、2016届毕业生问卷调查等。
8.组织学生评教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加大学生评教结果反馈及整改力度。做好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结业论文(设计)、教材选用等学生评教数据汇总分析及信息反馈工作。建设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指导学生信息员开展教学信息收集、反馈工作,遴选2016届教学信息员工作,完成教学信息员的评优。
9.做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相关教学工作。认真开展体系内审和附加审核工作,总结体系在教学方面实施的成效,完成质量体系文件修订工作。
10.组织做好“创新强校”工程和“三大行动计划”相关教学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