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2015年工作总结

作者:本站原创 时间:2016-03-15 点击数: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组织实施“创新强校工程”、教学质量工程和学校高水平海洋大学规划纲要,落实“质量30条”、“协同创新”、“南海战略”等三大行动计划,以实施人才培养创优工程,创建优质本科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机制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加强教学建设和管理,推动学校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一、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培育优秀教学成果

1.开展学分制改革前期准备工作。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在高秀梅副校长带领下前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暨南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等进行学分制改革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提出《广东海洋大学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

2.筹备及组织召开2015年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拟定会议主文件《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以“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组织学习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总结我校教学工作,交流经验,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本科教学工作任务。

3.开展教学管理机制体制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制定关于加强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制度,深入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全年新增及修订共16项教学管理文件规定。

4.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建设,支持教师深化教学改革。立项71个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批21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批1项广东省教育技术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评选表彰2014年度教师优秀教研教改论文140篇,其中一等奖11篇、二等奖40篇、三等奖89篇。

5.凝练教学建设与改革经验,积极培育优秀教学成果。总结近10年学校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完成2005-2015年校史人才培养部分。撰写《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卓越海洋人才协同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等5篇会议交流论文。组织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全校共申报56项。面向全校征集遴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论文29篇、典型案例9个,从中择优推荐3篇教学改革论文和5个典型案例到省教育厅。编辑出版教学改革成果专著《广东海洋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6.积极谋划高水平海洋大学建设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参与编制广东海洋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总体规划,制定人才培养创优计划实施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及“一本专业”建设相关方案。

二、加强质量工程和“创新强校工程”教学类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实施绩效管理

1.组织完成2016-2018年省级财政资助教学类规划项目申报工作。组织2017-2019年创新强校工程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共申报113项。获批2015年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7项,超额2项完成。遴选推荐广东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项。遴选推荐2015年省级协同育人平台认定项目1项。

2.不断完善学校“创新强校工程”教学类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申报与立项、实施与验收、绩效考核等管理机制。规范各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公用仪器、设备、软件、服务、设计、咨询等经费使用的审批程序。督促各项目建设加快进展。组织2015年度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结题验收通过率86%。完成“创新强校工程”2013省奖补资金支持项目在2014年的进展情况检查,完成2014年度创新强校工程(教学类项目)专项资金自查。

三、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1.增设海洋特色和应用特色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体系。组织相关教学单位申报6个本科专业,园林专业申请设置风景园林方向。向教育部申报海洋资源与环境等5个本科专业。

2.增设一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项目,切实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新增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及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计划项目。

四、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1.构建“六课堂”体系。第一课堂重点鼓励理论教学创新,强化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第二课堂重点支持实验课、实习(设计)课开展改革,建立包括自主学习、专项训练、总结交流和专题讨论等环节的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第三课堂活动重点开展校园文化和创新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素质培养;第四课堂依托实践教学基地,重点开展校外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第五课堂重点支持各单位及专业实施海外研修计划,支持教师和学生赴境外知名大学学习和交流;第六课堂以精品课程为载体,重点打造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推动MOOC和混合式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发布实施《广东海洋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新立项建设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引进37优质慕课课程,组织8485人次学生修读,支持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参加“中国海洋课程联盟”成立大会筹备会议。支持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筹建课程教学资源中心和考试管理平台。组织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考核大纲,完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建立包含课堂考勤、作业、课堂讨论、平时小测验、实验和期末考试在内的课程考核体系。加强对公选课管理,对缺课率较高的课程给予警告、减少课容量甚至停开处理。

3.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修订教材建设管理办法、教材使用管理办法、西方原版教材使用管理办法。启动校级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启动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工作申报。获批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教材建设研究资助项目2项。开展境外原版教材使用管理情况调研和教材审查,建立审定通过的境外原版教材样本数据库。对我校马工程重点教材2015年使用情况进行清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规范使用。当选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教材建设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

五、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完善学校与行业企业政府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开展实践教学环节专项检查,严格实习经费支出审核。新增5个省级立项建设项目。各学院新签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1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计224个,覆盖全校65个专业,覆盖率达91.5%。本学年约有5200多名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进入基地参加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各学院从合作单位邀请了40多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举办学术讲座、指导校内实践教学。向国家海洋局人事司推荐2015年海洋人才港实习实践学生,12名学生获得了实习资格,入选人数在推荐高校中排名第7

2.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购置了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组织系统使用的培训,检测论文6042篇,教师利用系统检测结果对学生论文进行指导,有效限制了抄袭或拼接论文的行为,提高了论文质量。督促学院做好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及成绩统计、质量分析以及工作总结。评选表彰2015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62篇,认定21篇公开发表论文为2015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3.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154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荐申报60个省级、40个国家级项目。申请结题51个项目,公开发表论文46篇,申请专利13项。

4.支持学生开展学科专业竞赛活动。资助25个学科专业竞赛项目及19个子项目。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活动50个,获得国际级奖项10项、国家级131项、省级135项。

5.成立“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学习支持中心”,通过开展单独辅导、团体培训、专业讲座、特殊项目等活动,对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学习指导、咨询和支持。

6.申请加入“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实践教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并当选为副理事长单位,张光亚副处长当选为副理事长。

六、加强教学改革培训,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1.多举措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组织系列教学改革专题报告会,邀请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教授专家来校为全校师生做教学改革专题报告3场。资助30名教师参加校外教学研讨和交流。支持17个教学单位35名优秀教师开展公开示范课。组织各教学单位开展2015年度教师授课观摩竞赛,共17个教学单位推荐47名教师参与学校决赛。完成63名教师的主讲资格审查和103名拟引进教师的试讲聘用工作。新增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会同人事处完成1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申报项目的资格审查和专家评审工作。

2.加强教指委工作。组织召开新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次工作会议,高秀梅副校长主持会议,安立龙处长做了《科学定位,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作好我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专题发言,要求教指委明确工作职责,把握工作重点,做好学习、专题调研、审议、评估审定等工作,指导本单位开展教学工作。组织35人次教指委委员评审教育教学改革等教学建设类项目。组织教指委审议并推荐省级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候选人及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审议第八届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通知及本年度发文公布的16项教学管理制度。支持协助农学院组织广东省本科高校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工作会议。支持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参加教育部教学工作会议。

3.推荐第二批普通高等校本科教学工作院校评估专家候选人2人。当选“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

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扎实推进分类培养

1.以实施“卓越计划”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加强国家和省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计划以及校级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为基础,全面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广东海洋大学关于开展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深入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在水产养殖学等7个专业各开设“卓越计划”试点班共计201人,召开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动物生产类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研讨会、2014级食品类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实验班开班典礼暨师生座谈会、广东省本科高校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工作会议等系列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研讨会。

2.推进“双百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实施“双百工程”创新实验班基础教育培养方案,完善方向特色课开设调整机制,经费支持学生考研和考公务员,组织开展21次班级或班际的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组织学科带头人或邀请校外专家为双百班、卓越班学生及全校师生举办专题学术讲座72次。

2)强化质量管理,完善约束与积极机制。加强“双百工程”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估,加强对学生导师的组织和管理。制定实施《“卓越计划”试点班奖学金评选的实施细则》。158名“双百工程”创新实验班应届毕业生获得了优异本科毕业生荣誉证书。评选表彰46名“双百工程”创新实验班优秀毕业生。完善学生遴选和淘汰与增补机制,调整2015级双百班的分班方案,遴选140名学生组成5个教学班;2014级双百学生淘汰29人,增补34人。

3)第二届双百班毕业生成绩突出。20156月第二届“双百工程”创新实验班学生158人毕业,50余人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其中18人被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录取,6人被埃克塞特大学等英国的5所大学和加拿大温莎大学录取;10余人参加了国家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4人已确定被录取为公务员。

3.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组织修订第二专业、双学位专业教学大纲,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和考核标准,加强“双学位、第二专业”教学质量的监控,完善“双学位、第二专”课程学分代替公选课制度。开设了国际经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英语、法学、经济学、行政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双学位、辅修专业。2015年双学位、辅修专业招生295人,毕业671人。

4.扎实推进境内外协同培养模式,继续与美国、加拿大、韩国以及台湾、港澳地区等境外知名大学建立协同培养人才机制。2015年选拔派出34名学生赴台湾学习半年,24名学生赴韩国学习一年,4名学生赴日本学习一年。

5.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新增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支持相关单位以实验区建设项目形式,出台改革方案,就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资源配置大胆改革,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组织“‘三能’应用型海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双百工程’应用创新型海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区建设项目及子实验区项目的结题验收,通过验收,促进各相关学科专业明确目标和思路,凝练特色,加快发展。

八、教学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工作有序高效

1.做好正方教务系统与教材系统建设及管理工作。做好教务系统日常维护。完成15次正方教务系统升级工作;向正方公司提出近60余条系统问题及需求修改;解决服务器硬盘损坏,完成服务器重新安装系统、数据库等工作;继续协调公司尽快、完全解决成绩无法正常录入的问题。

2.认真做好教学计划运行管理。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分册发放到学院、专业建设首席教师(负责人)及学生班,组织二级教学单位录入各专业教学计划,完成本科教学计划、第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的录入审查工作,审批教学计划调整表;做好公选课的组织申报及审批工作,审核新开课程及任课教师资格、维护公选课网站、做好公选课及公共体育课教学计划的录入及维护工作;协调第二教学楼投入使用工作,调整上课时间。编制并发布2015-2016学年校历。

3.不断提升排课、选课、学籍管理水平。

1)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我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出台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修订学生转学管理实施细则、转专业管理办法,完善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办事流程。对新生进行学籍学务培训。承办“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学籍管理分会成立大会”暨“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工作研讨会”,我校当选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学籍管理分会理事长及秘书处单位。安立龙处长应邀做题为《做好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会议报告。

2)有序完成排课、选课、学籍管理各项工作。通过校内会议等多场合强调学籍管理工作重要性、严肃性,督促各学院及时完成注册、学籍异动等工作。完成13472门次课程的编排及30000余名学生网上选课工作。调整“双百”班学生个人课表,满足“双百”班教学的要求。组织做好学生注册工作,通过限制欠费学生选课,使欠学费人数降低到最低,较好地协助学校追缴学生欠学费的工作。完成“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和“学信平台”的学籍异动数据维护。完成20155663名本科生及718名专科生的毕业资格复审工作。2015届本科生毕业5390人,结业258人,毕业并授予学士学位5338人;专科生毕业687人,结业31人。完成20156367名毕业生电子注册(欠费学生未注册)和20155338名毕业生及历届35名毕业生的学位授予信息年报报送工作。完成20158556名本科新生的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组织完成2016届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成人教育学生约13440名毕业生的电子注册像片拍摄工作。完成2016届共6968名本专科毕业生信息核对工作。为27名遗失毕业证书的往届毕业生出具毕业证明书及为30名历届毕业生出具毕业证明。为139名结业生回校学习考试合格后换发毕业证书。对89名在考试中有违纪行为的学生进行了处理。组织落实返校校友补拍学位照工作,积极参与80周年校庆活动。

4.教材及文印管理进一步加强。完成教材征订工作,编制、审核全校教材使用计划。完成教材款的核对、结算工作。协助完成新一轮教材供应服务招标,起草《广东海洋大学20152018学年教材供应服务用户需求》,协助修改印刷业务的社会化服务招标文件,顺利完成教材供应商招标工作。做好文印服务管理工作。

5.考试管理规范有序。

1)顺利完成各类考试工作。完成16976人次的补(缓)考、非毕业班4967人次课程重考、毕业班2300余人次的课程重考和清考、结业生237人次的不及格课程考核及近6000门次课程的期末提前考和6门课程的期末统考工作。组织27510名学生完成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CET4CET6)考试工作。完成2015年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统测(TEM4TEM8)考试、全国日语专业四级统测考试、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外语水平全省统一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工作。

2)加强监考培训、诚信考试宣传教育,不断强化考试管理,提高考试管理水平。组织校内课程考核巡考120余场次。对新生教学信息员进行课程考核等相关制度的培训。抽查学院试卷批改情况。认真审核成绩更改申请,做好相关数据维护。启用“学生自助服务系统”,提高服务学生的水平和质量。

九、完善质量监控机制,加强教学质量保障

1.开展教学评估。制定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方案、本科专业评估工作方案、本科课程教学评估工作方案,修订学生评教实施办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办法,落实各项教学评估。结合学校“三大行动计划”与创新强校工程考核对各学院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完成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及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开展2015年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审核评估,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旅游管理两个专业均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启动2016年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审核评估工作。组织各学院以教学系为单位开展课程评估。组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论文(设计)教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和教材评教,统计并公布学生评教结果,按学院分专业发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评教报告,指导各单位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工作。完成中水(CNFC)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教学先进单位、“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教师职称晋升等各类教学质量优秀评估,启动第八届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工作。

2.加强教学检查。组织开学第一周教学检查、每周抽查、节假日前后全天检查和期中教学检查共192次。组织224人次进行“学风建设活动月”课堂纪律专项检查。组织实践教学专项检查,对全校实验现场教学、毕业生毕业论文答辩、实践环节材料归档及试卷评阅情况进行检查,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相关教学情况。组织全校各级领导听课1772次。加强实时监控,做好教学信息员工作。对以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

十、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学习与培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参加2015年广东省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选派业务骨干参加UOOC联盟课程平台管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等相关业务培训。参加广东省普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教务处长联盟会议暨创业创新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广东省普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教务处长联盟2015年理事长会议暨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研讨会、广东省本科院校暨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教务处长联盟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讨会等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讨会,我校代表受邀在相关会议上做《地方高校全程渗透协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改革与实践》等专题报告,交流我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经验。

十一、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干净干事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活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组织学习并贯彻实施《广东海洋大学章程》《广东海洋大学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广东海洋大学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广东海洋大学加强对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监督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制度,认真进行依法治校自评自检。强化党风廉政责任意识,强化领导责任,缜密规划和部署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不断加强廉政制度建设,营造廉政文化氛围,抓重点岗位,严格遵守学校财经纪律,厉行勤俭节约,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处公开,领导班子成员没有违反党纪政纪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情况,干净推进教学规范、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圆满完成2015年度各项任务。

地址:广东省 湛江市 邮政编码:524088

广东海洋大学教务部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