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与教学建设及改革情况
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最近,教育部发布通知,启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一)评估程序
1.学校自评。参评学校根据本办法和审核评估内容及上一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自我评估,按要求填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见教育部评估中心网页
http://udb.heec.edu.cn),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同时提交各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专家进校考察。专家组在审《自评报告》核学校《自评报告》、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基础上,通过查阅材料、个别访谈、集体访谈、考察教学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观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形式,对学校教学工作做出公正客观评价,形成写实性《审核评估报告》。
3.评估报告内容。《审核评估报告》应在全面深入考察和准确把握所有审核内容基础上,对各审核项目及其要素的审核情况进行描述,并围绕审核重点对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总体情况作出判断和评价,同时明确学校教学工作值得肯定、需要改进和必须整改的方面。
4.评估结论审议与发布。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评估中心应按年度将所组织的审核评估情况形成总结报告报教育部。教育部组织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审议,公布审议结果,并由教育部评估中心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公开发布参评高校的审核评估结论。
5. 评估结果。审核评估结果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反映,与学校办学、发展直接相关,学校要根据审核评估中提出的问题及建议进行整改,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对评估学校的整改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并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招生规模、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我校已做的工作: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尚需做的工作:撰写《自评报告》、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二级单位教学评估、专业评估与课程评估
(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
审核项目 |
审核要素 |
审核要点 |
1.定位与
目标 |
1.1办学定位 |
(1)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2)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
1.2培养目标 |
(1)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
(2)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 |
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
(1)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3)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
2.师资队伍 |
2.1数量与结构 |
(1)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2)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
2.2教育教学水平 |
(1)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2)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
2.3教师教学投入 |
(1)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2)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
2.4教师发展与服务 |
(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2)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
3.教学资源 |
3.1教学经费 |
(1)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
(2)学校教学经费年度变化情况
(3)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 |
3.2教学设施 |
(1)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2)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
(3)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
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
(1)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2)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
(3)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
3.4课程资源 |
(1)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2)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3)教材建设与选用 |
3.5社会资源 |
(1)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2)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3)社会捐赠情况 |
4.培养过程 |
4.1教学改革 |
(1)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3)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
4.2课堂教学 |
(1)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
(2)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
(3)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
(4)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
4.3实践教学 |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3)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 |
4.4第二课堂 |
(1)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2)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3)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
5.学生发展 |
5.1招生及生源情况 |
(1)学校总体生源状况
(2)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 |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
(1)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
(2)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
(3)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
(1)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2)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3)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
5.4就业与发展 |
(1)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
6.质量保障 |
6.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1)质量标准建设
(2)学校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
(3)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
(4)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
6.2质量监控 |
(1)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2)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
6.3质量信息及利用 |
(1)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
(2)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
(3)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 |
6.4质量改进 |
(1)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2)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
自选特色
项目 |
学校可自行选择有特色的补充项目 |
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
(一)背景
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2013年11月发布《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3]9号),2013年12月6日发布《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安排部署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工作。
12月23-24日,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具体部署,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成为会议主题,提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提出制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
12月26日,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总局召开视频会议,安排部署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我和叶副校长参加广东分会场会议。
农业重要: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农业问题多:土地制度、投入、技术、生产力、留守儿童
农林教育问题多:投入不足、教学条件(设施设备、场地)、师资队伍(教师实践能力)、学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招生困难、就业困难、与社会联系不紧密,服务不到位。
(二)关于推进农林综合教育改革意见主要内容:
1.高度重视高等农林教育发展;高等农林教育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地位。大力推进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高等农林院校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2.着力办好一批涉农专业;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农林专业。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拔尖人才、复合人才、实用人才
3.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制定专业实践能力标准,新建一批涉农涉林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行业、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重点建设500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遴选建设一批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扩大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范围,加大资助力度。
4.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双师型教师
5.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支持高等农林院校与农科院、林科院等开展战略合作,支持高等农林院校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多途径建设农科教合作平台,
6.深入推进农林院校科技创新。
7.探索建立服务“三农”新模式。
8.强化涉农专业招生和就业政策支持。
9.加大高等农林教育投入。普遍提高高等教育生均拨款标准的基础上,科学核定、逐步提高涉农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在重大改革、建设项目中加大高等农林教育支持力度。在“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本科教学工程”以及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等项目中,加大对高等农林教育的支持力度。
10.统筹高等农林教育发展。部位协调
(三)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主要内容
1. 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开展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200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拔尖创新60个,复合应用100个,实用技能40个)。
(1)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博士授权点
开展国家农林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改革招生方式,招收和选拔优秀学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实施导师制,探索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教学;改革教学组织方式,突出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研究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2)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硕士授权点
(3)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2、遴选与聘用1000名左右的“双师型”教师;
3、促进农科教合作、产学研结合,建设500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探索高等农林院校与农林科研机构、企业、用人单位等联合培养人才的新途径。
三、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情况
(一)2013年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情况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第一期经费
(万) |
备注 |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园艺 |
叶春海 |
25 |
|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工商管理 |
宁凌 |
25 |
|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谢仕义 |
25 |
|
精品资源共享课(新建) |
兽医临床诊断学 |
陈进军 |
|
|
精品资源共享课(新建)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
董晓慧 |
|
|
精品资源共享课(新建) |
金工实习 |
刘焕牢 |
|
|
精品资源共享课(升级) |
食品微生物学 |
雷晓凌 |
|
|
精品资源共享课(升级) |
水产食品加工学 |
章超桦 |
|
|
精品资源共享课(升级) |
动物繁殖学 |
安立龙 |
|
|
精品资源共享课(升级) |
鱼类增养殖学 |
申玉春 |
|
|
精品资源共享课(升级) |
海洋经济学 |
朱坚真 |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
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
谭北平 |
150 |
|
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李泳 |
75 |
|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
广东海洋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
叶春海 |
|
|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
广东海洋大学-科泽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
安立龙、张土保 |
15 |
|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
广东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湖光岩实践教学基地 |
宁凌 |
15 |
|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技术实践教学湛江海洋环境监测站基地 |
张书文、李圣强 |
15 |
|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
广东海洋大学文科校外综合实践基地 |
张学松 |
15 |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广东省卓越海洋人才协同培养改革策略研究 |
何真 |
5 |
重点委托项目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面向地方工业特色的机械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 |
刘焕牢 |
2 |
重点项目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基于PI教学法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
周瑞华 |
2 |
重点项目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以协同创新为引领的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改革与实践 |
颜云榕 |
2 |
重点项目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基于学科竞赛活动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
师文庆 |
2 |
重点项目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专业招生大类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
谢仕义 |
2 |
重点项目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热带滨海型园林景观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
夏春华 |
2 |
重点项目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省属院校食品本科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
王维民 |
1 |
一般项目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地方院校经济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居占杰 |
1 |
一般项目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高校哲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曹望华 |
1 |
一般项目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以社会调查为中心的社会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探索与实践推广 |
刘勤 |
1 |
一般项目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管理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张光亚 |
1 |
一般项目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地方涉海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黄育芹 |
1 |
一般项目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地方涉海高校课程体系优化及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安立龙 |
1 |
一般项目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
100项 |
|
70 |
|
|
|
|
454 |
|
与同类院校相比较,我校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立多、资金多。
专业建设和基地建设项目要覆盖更多的学院。
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专业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
基地建设经费可以用于实习教学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条件改善。
(二)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申报
以实施“创新强校工程”和落实“三大行动计划”为契机,组织申报以下项目:
1、协同育人平台项目。各本科专业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为依托,创新校内教育资源共享、区域资源共享和行业资源共享机制,构建校企、校校、校所、校政合作机制,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各学院以专业为单位组织申报,每个专业大类限报1个项目,每个项目校内经费资助不超过2万元。
从已申报的项目中择优立项并推荐省级项目。
2、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1)卓越农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水产学院、农学院要组织农科专业(专业代码以09字开头)的专业申报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复合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实用性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计划项目。海洋与气象学院、农学院、工程学院和信息学院等相关专业可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计划项目。
(3)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突出校、政、行、企协同育人。不再受理其它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申报。
(4)上述项目要突出以下内容:
A.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定位、课程设置特点,课内教学模式、课外实践模式、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B.教学团队建设:具体教学团队如何建设,教师能力如何培养
C.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及利用。核心课程群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建设、MOOCs
D.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结合具体课程,举例阐述。
E.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例举课程实习改革、毕业论文改革、实验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学科竞赛
F.教学管理改革。专业与课程管理改革
G.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开放共享机制。
H.效果。学生、教师、平台
每个项目校内经费资助不超过2万元。
4、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各专业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围绕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申报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以上特色专业可增加申报一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所在专业可增加申报相应数量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其中至少有1门课程由教授牵头组织申报;承担公共课教学的单位可以一级学科为单位,各申报1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每个项目校内经费资助不超过1.5万元。
(1)课程网站:
基本资源清单:课程简介、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团队、课件、教案、实验指导、实习指导、课外阅读资料、学习指导、作业、作品展示、习题与试题、同行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师生互动平台。
拓展资源清单:作业提交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互动答疑系统、专题讲座、其它教学资源。
(2)视频:校内暂时不作要求,申报省级要按规定提交。
(3)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表
课程负责人情况、教学团队、青年教师培养、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资源建设,含教材)、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
今年教育部重点资助专业导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其中,专业导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及开设的目的是帮助其了解《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各专业类相应专业内涵特点、主要学科知识和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实现途径、专业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专业与行业职业的关系和联系、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科特色、相关学科专业及国外相应专业发展状况等,使学生和社会公众适度了解各学科专业的特性及学术前沿,为其学习和工作提供指引、支持和帮助。
从已申报的项目中择优立项并推荐省级项目。
全国高等教育界刮起了MOOC风(大规模在线网络课程,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视频、作业,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形成了MOOC热潮。我校聘请教育部科技中心主任李志民做讲座,叶春海副校长做关于MOOC及对高等教育改革影响的辅导报告。
学校支持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建设和引进课程资源,借鉴“慕课”,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外学习指定材料,课堂讲授、讨论和交流。
5、优秀教学团队项目。
省级及以上特色(重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及以精品课程、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依托相关课程建设各申报1个优秀教学团队项目。每个项目校内经费资助不超过1万元。
从已申报的项目中择优立项并推荐省级项目。
6、省级教学名师培育项目。
按照《广东海洋大学教学名师奖评选暂行办法》校教务〔2007〕68号和《广东海洋大学教学名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校人事〔2007〕47号)的要求,凡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教学效果优良,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并取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或科研成果奖,发表高水平论文或出版专著的教师均可报名,教师所在教学单位负责审核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评审确定培养对象。已列入学校教学名师培养计划的教师不需要另行申报。每个项目校内经费资助不超过1万元。
从已申报的项目中择优立项并推荐省级项目。
7、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
以专业大类为单位组织申报,与校外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搭建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平台;每个项目校内经费资助不超过1万元。
合作协议:一定要有,早作准备。
基地工作情况:依托企业情况,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设施设备、场地、人员及管理情况
学校简介:着重说明学校相关专业情况及目前生均实践环节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与基地依托单位已有的合作基础:基地基础条件、人员培训情况、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实践教学开展状况等
基地建设:思路、目标、内容、计划(学校和企业教师队伍建设、企业课程建设、教学场地设施等条件建设、实践教学专业及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改革)
基地的组织管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框架、双方职责和任务,运行机制
从已申报的项目中择优立项并推荐省级项目。
8、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项目。
以专业大类为单位申报,探索拔尖人才、复合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每个教学单位限报一项。已申报过的项目不再重复申报。每个项目校内经费资助不超过1万元。
从已申报的项目中择优立项并推荐省级项目。
9、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项目。
(1)学科专业竞赛项目。各单位组织学生参加的学科专业竞赛项目如数学建模、物理竞赛、化学竞赛、设计大赛等项目必须申报,否则不予经费支持。原则上,每个项目校内经费资助不超过1万元。
(2)训练计划项目。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3)创业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4)创业实践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从已申报的项目中遴选,择优立项资助,并推荐省级项目。
10、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项目。
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评价、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教师教学发展、教学管理与教学保障、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内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视教学实践,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师水平提升,纯理论学术探讨的研究不属于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项目范畴。从符合项目指南的校级立项的项目(包括委托项目)择优推荐。
(三)省级教学项目建设思路
从2014年开始,省级“创新强校工程”专项资金划拨给学校,由学校组织质量工程立项建设,经评审通过,给予经费支持。
学校既抓省级以上项目的培育和立项,又要抓项目建设和结题工作。专业建设项目、课程建设项目、基地建设项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项目每年要提交计划和总结,项目负责人要切实组织开展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
计划、活动、总结
教改项目和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拨付经费一半,结题全部报销剩余经费。
教学成果奖优先考虑省级和校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
学校专项教学经费以项目形式支持相关单位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工作。
完善激励政策: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与建设。教师教学奖励:教学质量奖、教学效果评估(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单位评教、学校评教)
专业建设:需要提交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简介。人才培养方案要组织论证,要有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工作。
质量工程项目绩效评估:省教育厅要求学校组织专家验收:立项书、结题报告及支撑材料要公布上网。
第二专业、双学位质量:教育部学籍网站可以注册,也可以查询。教学工作需要加强,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