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广东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海洋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软件工程及其服务领域从事复杂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毕业生工作5年左右,可在其工作岗位担任项目主管或骨干,能够解决复杂工程实践中的关键问题,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富有社会责任感与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国际视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标2:能够系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解决复杂的信息系统开发问题;
目标3:能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技术,考虑法制、环境及信息安全等因素,具备承担项目设计、开发与实现的能力;
目标4:能够通过终身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团队合作与组织管理能力。
三、培养规格
1、学制
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3-8年。
2、毕业及授予学士学位学分要求
总学分:170
按规定修读完培养方案各模块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限选)课需按专业的指定要求修读。达到学士学位要求的全学程平均学分绩点2.0及以上。
3、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在毕业时应达成以下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达复杂软件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获得合理的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软件系统、可复用模块或组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建立软件模型、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及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完成复杂软件系统的分析、预测、模拟、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软件系统应用领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软件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软件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软件新技术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
1、本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Java 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软件构造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企业认知实践、程序设计基础实践、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硬件综合实践、数据库应用实践、软件综合实践、软件工程项目开发企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32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2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47%;全部教师具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3人,占比40%以上;75%以上教师具有软件工程相关专业学历,且全部教师具有外校学缘。
六、教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4个软件新技术实验实习中心、3个软件卓越实验室和1个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同时有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武汉市软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践基地。
七、专业其他相关信息
本专业2004年获批广东省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同年开办软件工程专业并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5年开始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2012年完成校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2017年依托本专业建成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8年立项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