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专业定位
广东海洋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国家海洋发展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广东,辐射全国,以建设一流专业为目标,努力使本专业成为粤西及广东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二、 培养目标
培养爱党爱国、立德立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一定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及工业工程专业基础理论方法,并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生产企业、服务行业、海洋工程及事业单位从事规划、设计、组织、改善、优化、评价等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工作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素质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应达到以下目标:
1.素质与道德: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2.知识与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业工程及相关机械知识和工程原理研究和解决生产、服务系统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实践与创新:具有独立承担工业工程领域相关项目的能力和工程实践的创新能力;
4.交流与管理: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与语言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较好的领导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5.视野与学习:具有全球化意识与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和自主学习,获得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 培养规格
总学分:160
按规定修读完培养方案各模块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实践教学课等需按专业的指定要求修读。达到学士学位要求的全学程平均学分绩点2.0及以上。
为实现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下述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并能够应用于解决生产系统中的复杂问题。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并能够运用准确的语言工具对生产系统问题进行表述;
1.2掌握使用专业语言和工具对具体生产系统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并求解的能力;
1.3能够使用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对生产系统进行设计、分析、计算和推演;
1.4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用于复杂生产系统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评价、比较和综合。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业工程基本原理方法,并借助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判断生产系统的复杂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应用工业工程专业知识方法,识别和判断影响生产系统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及因素;
2.2能够使用专业语言工具结合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复杂问题进行准确表达;
2.3理解生产系统中复杂问题解决方案的非唯一性,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结合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能够应用工业工程理论方法,借助文献研究,分析生产系统运行过程复杂问题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针对复杂生产系统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3.1掌握系统或优化方案设计、实施的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实施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各种因素;
3.2能够针对不同需求设计系统或优化方案,并在设计或优化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
3.3能够在系统或优化方案的设计、实施过程中,综合考虑社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相关标准、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对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对比,并确定合理方案;
3.4能够利用工程图纸、设计报告、软件、模型等形式,准确、规范地呈现设计/优化方案。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专业方法对生产系统进行研究,进行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并正确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从专业角度出发,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结合文献研究,调研和分析复杂生产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案;
4.2能够针对生产系统具体问题特征选择研究路线并设计实验方案;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具体实验过程设计,在安全实验前提下,正确采集实验数据;
4.4能够选择正确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针对复杂生产系统,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系统运行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工业工程专业常用的仪器设备、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够根据研究目标和对象特征,选择并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复杂生产系统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能够针对具体生产系统,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工业工程背景知识,对复杂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和优化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各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6.1了解工业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生产系统运行的影响;
6.2能够分析和评价工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工业工程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生产系统问题的设计和优化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知晓和理解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7.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工业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生产系统运行过程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8.职业规范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作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有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国情,身心健康,热爱劳动,明确工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8.2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严谨求是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够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自觉遵守;
8.3理解工业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较强的协作、组织和管理能力。
9.1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具有与其它学科成员有效沟通和合作共事的能力;
9.2能够在本专业领域独立承担和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任务,并能与成员配合,合作开展和完成团队工作;
9.3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10.沟通
能够就复杂生产系统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就复杂生产系统问题,使用设计报告和文稿、陈述发言、软件、模型、工程图纸等途径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10.2了解工业工程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0.3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专业问题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基本方法,了解生产系统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2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生产系统设计/优化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基本方法。
12.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够力。
12.1在社会发展大背景下,能够认识到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发现、分析、解决生产系统问题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具备适应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技术发展、变化的能力。
四、 课程体系
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体系 |
模 块 |
学分数 |
学分比(%) |
学时数 |
实验实践学时 (占总学时比) |
理 论 教 学 (含 实 验) |
思想政治理论课 |
必修 |
16 |
10 |
294 |
0.74% |
通识教育课 |
必修 |
22.5 |
14.06 |
474 |
3.90% |
选修 |
12 |
7.5 |
192 |
0 |
专业基础课 |
必修 |
45 |
28.13 |
720 |
0.80% |
专业课 |
必修 |
20 |
12.5 |
320 |
0.18% |
限选 |
0 |
0 |
0 |
0 |
专业任选 |
15.5 |
9.68 |
264 |
0.99% |
小计 |
131 |
81.88 |
2264 |
6.61% |
实践教学 |
通识实践与创新训练 |
必修 |
7 |
4.38 |
352 |
10.89% |
教学实验与实训 |
必修 |
9 |
5.62 |
216 |
6.68% |
课程与专业实习 |
必修 |
6 |
3.75 |
120 |
3.71% |
毕业实习与论文(设计) |
必修 |
7 |
4.38 |
280 |
8.67% |
小计 |
29 |
18.12 |
968 |
29.95% |
合计 |
160 |
100 |
3232 |
36.56% |
主干学科:工业工程
专业核心课程:工程管理学、系统工程、运筹学、基础工业工程、工程统计学、生产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统计学、数据库原理与技术、人因工程、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现代质量管理、现代港口物流管理、项目管理、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图。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运筹学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课程设计、人因工程课程设计、现代质量管理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主要专业实验:机械基础实验、工程统计学实验、机械制造技术实验、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工业工程基础实验。
五、 师资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工业工程专业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2人,中级5人,初级1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配备专业实验员1人。师生比1:30,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合理。
六、 教学条件
工业工程专业拥有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物流与设施规划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生产管理实验室,依托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省级示范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专业拥有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发动机厂、东莞市富兴鞋材有限公司、湛江德利车辆部件有限公司、湛江中信电磁阀有限公司等校处实践基地。
五年内共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五年间我系不断在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方面发力,积极推动师生的知识产权建设,共获批专利5项。2021年度,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学科竞赛成果喜人,获得各类竞赛国家级、省级奖项23项。
近五年,我专业注重学生素养与行业形势的接轨,不断改进教师的授课内容与授课方法,此期间共承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获各级教学奖项6项。